什么是符咒
符咒,又称为符箓,道教素有“三山符箓”之说。符咒是道门宗派修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教的法器中,重要莫过于符咒。
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众多的符书。《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又记:“费长房向卖药翁(被称为壶公)学道,卖药翁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符咒由符和咒组成。符是指写或画在纸上或其它媒介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书符的媒介一般书有黄色符纸、红色符纸、白色符纸、符布、符帛等。咒是口中诵念的咒语,咒语是在法术的过程中配合符、印、罡、诀、法器等,用来作法施法。咒指的是具有特殊音频效应的口诀,各个教派、宗派的术士广泛地用以养生辅助、祈福消灾或者驱使鬼神以达到施行者的特殊目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祝者咒也。”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代设立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
符咒的起源
相传符咒之术最早出于三代以上,伏羲划八卦,开符录之先河,及轩辕之世,见沙中仙鸟灵虫之迹,闻野间鹏啼狮吼之声,知其中皆寓有先天之灵机。乃推闻而详求之,渐知其作用。及蚩尤乱作,轩辕命驾往,途遇西王母,授以符咒之决,于是大悟,即取虫为迹,并而成符,禽兽之声,绎而成咒。符咒之道,至此昌明。后李耳尽得其秘,凭符咒而开道教,而从者众多。到了汉顺帝时期,有张真人名陵者,得符法异书于石室,在蜀地鹤鸣山息居修炼,修道大成后,以符咒为人治病、驱鬼、役狐,无不非常灵验,故世人尊之为天师。
张天师创五斗米道之始,便着意造作符书,张角传太平道,基本的办法,是让人喝符水治病,愈则收为徒众。后来道派滋多,习惯将道派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不用说行符为符箓派的题中应有之义,即使以金丹服食为主的丹鼎派,也未免不用符。不少炼丹家在建坛时便要用符。左慈、葛玄都是汉末三国丹鼎派的重要传人,却都精于符。所以有的道教理论家将符、气、药列为道法中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凭借符咒之力以役使鬼神之道,道教得以长盛不衰。
东汉道符中有一类称做“符命”。《灵宝五符序》载有以五方天帝的名义颁的符,各称“东方灵宝符命”、“南方灵宝符命”、“中央戊己灵宝符命”、“西方灵宝符命”和“北方灵宝符命”。五方灵宝,实即汉代纬书中提到的东、南、西、北、中五帝。“符命”来源于汉代权力崇拜中的宗教性文饰—君权神授观念。道教的“灵宝符命”既来源于“君权神授”的观念,同时又受到东汉谶纬神学的重要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符咒系统。
符咒的作用
古代修道者认为,符咒作为山、医、命、相、卜五术的根本,是修道者与上天对话的媒介和渠道,通过这一渠道,可以让九天神煞为我所用,役神驱鬼以达到祈福禳灾、祛病救人的目的。《尚书·无逸》曰:“厥口诅祝”,疏云:“祝音咒,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说明最初的咒语就是用语言告诉神明要求惩罚恶人。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 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
书符秘法
符是沟通人与神的秘密法宝,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乱画的,故有所谓“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的说法。画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诀存想神灵随笔而来,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就是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书符时之用品,笔宜用羊毫,墨宜用松烟,纸宜用表黄纸,朱砂纸。其余俱不合用。本书符咒共分四类,镇压,祈禳二类,皆张贴者。须且朱砂纸以松烟墨书之。诸召及医治二类,须用表黄纸以朱砂书之。
书符亦如作事情一样,文笔次之先后起落,皆有一定,不可草率从事,否则必失灵应。盖所谓符者,非任意为之。书符之时,当屏绝思虑,使脑府空明,心腔纯洁,如是则浩然一气,充沛乎中,尊严之相,流露于外,神完力足,号令斯行,能如是,所书之符,必克如响,斯应。且书符之法,也有数种,列举如下,一张贴之符,此类符大多采用朱砂以松烟墨书之。二吞服佩带焚化之符,此类符皆用黄表纸以朱砂书之,一退鬼驱妖之符,此类符本宜也有黄纸朱砂书之,而有时猝不及备,如中途最鬼怪迷崇,无从得诸物,则定神敛气,并右手中食二指,向空书符也可,但笔次部位不得错乱。一召神之符咒,此类符须闭目叩齿,含首暗书。
书符必以诚心诚意出之方能应验,若心念紊乱肢体不洁者为之,虽符咒已得真传,必无灵异,盖鬼神弃之矣。故书符有七戒。一戒心念不正,二戒手口污秽,三戒用品不洁,四戒口不应心,五戒方向不正,六戒吃荤饮酒,七戒复笔改笔。凡此七戒,若能确遵不犯,鬼神鉴其诚意,又奉上敕,必闻召即行,应念而至,否则非但符咒不灵或且上迁神怒,降以厥凶也。
书符于七戒之外有五忌,一忌孕妇手取,二忌污秽者符,三忌旁人扰乱,四忌符咒不合,五忌符坛污秽。如犯五忌者,鬼神怒之。虽敕不降,灵应云乎哉。故作法者宜千万慎之。勿犯为是。符咒既成,须立刻用之,或贴或焚可化服,不可多延时刻。盖延时稍久,所召之鬼神,且引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