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和气的区别

文章目录[隐藏]

炁与气的含义

“炁”与“氣”都是“气”字的繁体,但在古代这两个字各有不同的含义,不可混为一谈。

炁和气的区别 13

 

氣字为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形模拟云气的样子。是氣字的简体,气本义是自然界均匀扩散的第三态物质、食物消化而产生的肠胃气体,后引申为人体原始的气态精华能量,由气态精华能量引申为呼吸,再由呼吸引申为精神特质、态度、风格、呼吸失控以及动怒的意思。

炁,音qì,即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道德经》中的“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

炁和气的区别

吕祖曰:“气,修真成仙之密。氣,天体自然之息。炁,人体宇宙之秘”。道教以“炁”来代表先天,是一切生命与事物的来源,以“气”来代表后天,两者的意义就被分开了。炁是人体最初的先天能源,气则是指通过后天的呼吸以及饮食所产生的能量。

“炁”不同于我们呼吸的空气,而是指构成包括人自身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炁是宇宙中存在的先天之炁,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始无终,无色无味,却是万物生灭流转的原始动力,是道之本源。万物盗天炁而长生,人盗万物以资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与禽兽草木俱禀阴阳而生,人之最灵,位处中宫,心怀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证自性真我,穷达本始,认识炁的宗根,明会阴阳五行之炁,盗万物之机以生,万物炁散,人以盗之,言盗非盗,取之有道,用之合道。人知盗万物之机养形,更知升降顺天的,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人盗万物之炁以成道。若不晓造化者,则必然被万物所反盗。常人之气因五谷而生,也因五谷而亡,此乃人被复盗其炁而死。人们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则反被方物所盗,七情六欲,阴我欲心乃是人体内被反盗而损炁之根源,修养道德,修心止欲即关门拒盗。

炁和气的区别 15

 

《论衡》云:“人禀炁于天,各受寿天之命,以立长短之形。人之所以生者,精炁也。死而精炁灭。能为精炁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

易经哲学中,不仅世界上各种无生命的物质是由炁形成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同样是由炁构成的,人体内是充满了炁的。而且另一方面炁也是维持和推动人体的生命机能的必须要素,是生机活力的本源。《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炁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淮南子·原道训》中也认为炁是生命的本源:“炁者,生之元也”。可见人的生死与炁的运动变化有直接的联系,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德地炁”中摄取营养成分,夺取阴阳造化之主动,以养五脏之炁,使体内体元之炁能长久安存,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正常活动在天人合一之中。所以,先天之炁和后天之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炁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炁的运动变化加以解释。《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炁,命之曰人”。人是元炁所化,是天德地气化生滋养的产物,炁是生命活力和健康的根本,人之生老病死皆由元炁之盈亏变化而主宰。从人之发育到最后终老,元炁足则体壮,元炁亏则体虚,元炁实为支撑生命存在的最大支柱、衡量生命质量的最终指标。

炁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由于炁具有虚、无、隐等性质,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化生与长养、推动和温煦等作用,因而在道法和传统中医学中,对炁进行比较详尽的研究和阐述,离开对炁的研究和认识,也就是抛弃了道法和传统中医的灵魂。

 

非常感谢您的 阅读 评论 转发 关注 !更多国学知识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溢泽古今国学」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