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15

《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17

《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19

《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21

《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23

《伤寒总病论》六卷(清道光三年士礼居影宋本) 25

简介

此《伤寒总病论》六卷,由宋代医家庞安时著。本书约成书于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是庞安时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结晶。庞安时是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学术思想上承《内经》、《难经》,旁涉诸家,阐发伤寒,推论温病,每多真知灼见,遂著成《伤寒总病论》。

全书共六卷,主要包含伤寒与温病两方面内容:卷一叙述六经分证,重点对外感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治疗、预后等进行了阐述,提出“寒毒”概念,并统论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将《伤寒论》有关条文及汤方按治法归类加以论述,并补充了后世许多效验方剂;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临床病证如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劳复等;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卷五论述天行温病、黄病、小儿伤寒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暑病通用针刺法、伤寒温热病死生候、差后禁忌、仲景脉说等。每证之下,有论有方。

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有所补充和发挥。庞氏有感于当时医家不能区别伤寒与温病,以及治疗上以伤寒方治温病的弊端,明确指出了辨别伤寒与温病的重要性,其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炯然详辨者,故医家一例作伤寒行汗下……温病误作伤寒行汗下必死,伤寒汗下尚有错谬,又况昧于温病乎!天下枉死者过半。”庞氏所谓四种温病,指风温、温疟、湿温、温毒。他认为,“风温与中风脉同,温疟与伤寒脉同,湿温与中湿脉同,温毒与热病脉同,唯证候异而用药有殊耳,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温病与伤寒即便脉象相类,但总体证治各异,不可混同,如风温证见脉阴阳俱浮、颈痛身热、汗出体重、乃先伤于风,后伤于热而为病,与伤寒中风证汗出恶风,脉阴弱阳浮,因受风邪而致营卫不和之证不同,治当从厥阴风、少阴火入手。

后附伤寒论音训、修治药法、札记等。全书重点针对病因、发病两方面进行阐发,力倡寒毒、异气说,提出伤寒、温病分治法,其中,对温热病的论述非常有特色,认为伤寒与温病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外感热病,指出由异气所致的温热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此书第一次将温病放于同伤寒平等的地位认识和辨治,不再从属于伤寒,对后世温病学科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伤寒总病论》从病因上将温病分为两类,一类是伏气温病,由冬时感受寒毒之气,伏藏人体脏腑之间,至春夏阳气升发之时而引发,如《伤寒总病论》中说:“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自春及夏至前为温病。”另一类是天行温病,由感受“异气”而发,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如《伤寒总病论》中说:“冬时伤非节之暖,名曰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即时发病者,乃天行之病耳。”此即后世所谓的温疫、疫疠。作者从其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发生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并非前人所说的“非其时而有其气”,而是感受了致病性很强的“异气”。书中认为,天行之病可以是感受“异气”而即时发病,也可以在患伤寒病的基础上再由感染“异气”所致。其感受异气而即时发病者,春有青筋牵,夏有赤泳㩌,秋有白气狸,冬有黑骨温,四季有黄肉随。作者虽然针对异气的种类和发病机制没有详细论述,但已认识到上述病证均是由感受异气引起,随四时季节不同而有不同表现,这一认识在温病病因学领域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对后世临床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研究指导作用。

《伤寒总病论》认为,治疗温病必须重用寒凉药物,提倡采用清热解毒之法。书中治疗五脏温毒及四种温病等病证时,共选用16首方剂,其中用石膏者多达13方,少则一两,多至四两,或配知母、黄芩、大青叶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或配芒硝、大黄以攻下里热之积;或配淡竹叶、香豉以清浮游之热;或配玄参、生地黄、葳蕤以滋阴护液;或佐以桂枝、生姜以制其寒凉之性。同时,对温病兼有表证或属表里同病者,首倡以表里双解法治之。如论“温毒”证时说:“寸口脉洪而大,数而滑,洪大荣气长,数滑胃气实,荣长则阳盛,怫郁不得出,胃实即牢难,大便苦干燥,三焦闭塞,津液不通。医复发汗,令阳气盛不周;复重下之,大便遂秘,小便不利。”表里双解一法,实为庞氏开其先河,其后,诸家有所发挥,日渐成为临床论治温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大致目录

原序

目录

卷第一:叙论、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两感证、三阴三阳传病证。

卷第二:可发汗证、不可发汗证、四逆证、和表证、可下证(血证附)、不可下证、可水不可水证、可吐不可吐证、可灸不可灸证、可火不可火证、可温证、火邪证。

卷第三:结胸证、心下痞证、阳毒证、阴毒证、狐惑证、百合证、湿证、证、湿证、证、发汗吐下后杂病证、伤寒劳复证、阴阳易证。

卷第四:暑病论、暑病表证、《素问》载五种暑病、时行寒疫论、时行寒疫治法、斑豆疮论、温病发斑治法(小儿证附)。

卷第五:天行温病论、辟温疫论、青筋牵证、赤脉KT证、黄肉随证、白气证、黑骨温证、温病哕方论、黄病证、伤寒感异气成温病坏候并疟证、败坏别行方、小儿伤寒证。

卷第六: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暑病通用刺法、伤寒死生候、热病死生候、温病死生候、天行瘥后禁忌、解仲景脉说、解华佗内外实说、辨论、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

伤寒论音训:叙论、修治药法、不可作煮散方。

作者信息

庞安时(约1042-1099年),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被誉为“北宋医王”。出身于医学世家,幼时其父授以脉诀,长而博读《灵枢》、《太素》、《甲乙经》诸书,尤精于《伤寒论》,临证经验十分丰富,为人治病十愈八九,名噪江淮一带。文献记载其著述有《伤寒总病论》、《难经辨》、《本草补遗》、《主对集》、《验方集》、《家藏秘宝方》等,除《伤寒总病论》外,其他书籍均已散佚。

刊印信息

版别:清道光三年黄丕烈士礼居影宋本。

行款版式: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单栏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上镌卷次,中镌叶次。

序拔信息:庞先生伤寒论序。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后序、卷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题宋刻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后(黄丕烈跋)。内封题“道光癸未仲春傷寒總病論士禮居影宋重雕”。卷端题“傷寒總病論,蘄水龐安時撰”。

铃印信息:公安廖氏竹林齋藏書。札记后镌“道光癸未嵗吳門黃氏士礼居開雕同邑施南金書”,黄丕烈“題宋刻龐安常傷寒總病論後”。

收藏来源: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藏本。

本资源为原版PDF扫描文件,总页数:188页,大小:98.5M。

版权声明

•本站分享的所有国学典籍均来源于世界各个图书馆或机构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属参照伯尔尼公约标准。本站不会在已发布书籍资源上声明新的版权,也不会在资源文件中添加水印或进行文件加密。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原貌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方便阅读与分享,我们会根据不同文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重新编辑整理。

•国学典籍分享旨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微薄之力,本站不会收取任何下载费用。

•在免费和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欢迎转载、分享与传播。

下载地址

密码保护的内容,请输入密码查看
由于某些政策原因,此部分内容不能公开显示。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yzgjgx”关注[溢泽古今国学]官方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伤寒总病论”,获取密码。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