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15

《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17

《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19

《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21

《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23

《伤科补要》四卷(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25

简介

此《伤科补要》共四卷,为清代钱秀昌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基础上,结合平日治伤经验纂辑而成的伤科重要著作。卷一绘各种人身解剖、穴位、骨度尺寸和伤科器具图;卷二收有主要部位的骨与关节损伤、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手法三十六则;卷三至四记载常用理伤方药、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秘方一百三十七首,后附常见病急救法。书中并首次记述了杨木接骨术,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全书言简意赅,纲举目张,经验之法编成口诀,便于记诵。

钱氏主张治伤必须明脉理,脉证合参,明辨虚实。于手法要求严谨,谓:“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手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若元气素壮,败血易消,刻期而愈元气素弱,势必难支,若手法再误,万难挽回,尤当慎之!”全书理法方药俱备,文字精练,系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中医伤科参考书。

此书为当时伤科的统一诊断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又为后世精确测量和诊断等奠定了基础。书中提出损伤局部望诊法,令王氏主编的《中医伤科基础》仍继承强调之,论述了十八种脉象,提出了脉诊在伤科的临床应用,《中医骨伤基础》认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特录载。钱氏发明的曲款伸足整复关节脱位手法,仍被张氏主编的《中医骨伤科学》继承之:“其手法与现代的旋转回旋复位法十分相似” 。

大致内容

卷一为人身骨度、名位、伤科器具和脉诀。骨度按头部、胸腹部、背部、侧部、四肢部详列尺寸、名位与受伤后致命程度并述,皆附图;器具列攀索、叠砖、腰柱、木板、杉篱、抱膝等;脉诀以四字歌诀简述损伤脉象,辨病情轻重,决预后吉凶。卷二阐述损伤证治三十六则,第一至第五则为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法、至险之症不治论及从高坠下伤;第六至第二十三则,分述各部受伤症候、治疗和预后;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八则述受寒、感痧疫、怀孕伤症等治法;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四则论治杖疮夹棍伤、药箭伤、诸咬伤、汤火伤、自缢和溺水救法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则述运、熏、灸、倒四种外治法及应刺诸穴。卷三以歌诀形式列举止血黑绒絮、玉红膏等九十一方。卷四载录名家秘方四十六首,急救良方四十九首。本书稽参《正骨心法要旨》精义,合平日试验真传而作,内容精要翔实。强调伤科医师必须熟悉骨骼形态;治伤必须详脉诀、明脉理,全身调治始能无误。髋关节脱位后的侧卧复位即为本书首创。

大致目录

序(苏昌阿撰)、序(朱茂常撰)、序(张范东撰)

凡例

卷一:述人体要穴、正骨器械、骨度及脉诀;

卷二:述治伤三十六则,是治金疮之理论及身体各部伤科疾病方法;

卷三:治伤汤头歌括;

卷四:选录各家伤科要方及急救良方。

作者信息

钱秀昌,清代伤科学家,号松溪,上海人。少读医书,因医理渊深,未能心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偶折左臂,得时医杨雨苍治愈,因从之受业。后得授骨折脱臼之整复手法,秘传治伤之方,又参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乃以伤科闻名。有感于内外方书汗牛充栋,而伤科一法,诸书虽载,略而不说,因辑《正骨心法》之精义,结合平素经验,于清嘉庆戊辰(1808年)撰成《伤科补要》四卷,附以验方歌诀,并载有杨木接骨法治愈骨折骨不连之经验。

刊印信息

版别:清嘉庆二十三年虹口竹荫堂刊本。

行款版式:版框长二十一点八宽十五点五公分。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双栏,白口,双魚尾,四周单边,版心上镌书名,中镌卷次、卷名。

收藏来源:美国华盛顿陆军医学图书馆藏本。

本资源为原版PDF扫描文件,总页数:385页,大小:180M。

版权声明

•本站分享的所有国学典籍均来源于世界各个图书馆或机构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属参照伯尔尼公约标准。本站不会在已发布书籍资源上声明新的版权,也不会在资源文件中添加水印或进行文件加密。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原貌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方便阅读与分享,我们会根据不同文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重新编辑整理。

•国学典籍分享旨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微薄之力,本站不会收取任何下载费用。

•在免费和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欢迎转载、分享与传播。

下载地址

密码保护的内容,请输入密码查看
由于某些政策原因,此部分内容不能公开显示。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yzgjgx”关注[溢泽古今国学]官方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伤科补要”,获取密码。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