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15

《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17

《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19

《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21

《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23

《本草纲目》五十四卷(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25

 

简介

此《本草纲目》由明代李时珍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编撰完成,全书以中药为依托,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药物、方剂、临床应用等众多学科,是16世纪以前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集本草学之大成,在世界上最早创造植物分类法,是一部考订详细的药物学、博物学著作。

全书共五十二卷,附插图两卷,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约190万字,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方剂配伍等。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初刻本在南京出版(金陵版),被称为祖本,最接近手稿,据考证,现存世金陵本全本及残本仅存十三部,2011年金陵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此本卷内有一图记——出云国藤山氏藏书记。书页眉端有朱笔校字,是日本医学专家森立之 (Mori Tatsuyuki) 的标注。序言由明代著名文人兼历史学家王世贞撰于1590年。

《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16部。每一部各自分类,共60类。全书以类为纲,以药为目,收录药物1892种,在前人基础上共增加药物种类374种,其中植物1195种;收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验方11096个;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60幅。《本草纲目》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味、用途、制作方法都作了详细说明,并绘制成图。书中系统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此外,书中还包含对生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冶金学等相关主题的探讨。作者将搜集到的材料分为动物、矿物和植物三类。书中还列出了约 900 种参考书目。自清朝(1644-1911 年)以来,该书经过数次重新刊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医的首选参考工具。

《世界记忆名录》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作者信息

李时珍(约 1518-1593年),湖北蕲春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药理学家和自然学家之一。他在颇有名望的太医院任职仅一年后,便辞去官职,回乡行医并开始撰写此书。该书经过三次修订,历经二十七载才最终完成,确切刊行日期已不得而知。1552-1578年间,李时珍精心研究数百种资源,收集了大量资料。他远涉深山旷野,搜集第一手的草药和民间药方,并查阅了当时的各类医药书籍,最终完成了这部极具科学、 医学和历史意义的巨著。

刊印信息

版别:明万历二十四年金陵胡承龙刻本。

行款版式:版框20x13.9cm,每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版边上镌书名,中镌卷次,下镌叶次。

钤印信息:“出云国藤山氏藏书记”、“俳谐书二酉精舍第一主原乙彦记”、“八卷氏”、“避险危斋藏书”等藏印。

收藏来源:美国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本。

本资源为原版PDF扫描文件,总页数:2052页,大小:438MM。

版权声明

•本站分享的所有国学典籍均来源于世界各个图书馆或机构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属参照伯尔尼公约标准。本站不会在已发布书籍资源上声明新的版权,也不会在资源文件中添加水印或进行文件加密。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原貌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方便阅读与分享,我们会根据不同文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重新编辑整理。

•国学典籍分享旨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微薄之力,本站不会收取任何下载费用。

•在免费和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欢迎转载、分享与传播。

下载地址

密码保护的内容,请输入密码查看
由于某些政策原因,此部分内容不能公开显示。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yzgjgx”关注[溢泽古今国学]官方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本草纲目”,获取密码。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