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15

《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17

《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19

《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21

《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23

《黄石公素书》一卷(明万历五年刊本) 25

简介

此《黄石公素书》又名《钤经》《玉钤经》,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之为奇书、天书。黄石公为秦汉时代人,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大隐士。除《素书》外,他的另一部著作《三略》,更被奉为中国三大兵书之一。《素书》的体例类似于语录体,流传至今,影响甚广。《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此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其内容集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华,重德、崇义、讲谋略,把道、德、仁、义、礼五者综为一体,融汇贯通,并作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本原。书中阐明了想要成就大业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修身方法、处世之道、用人原则和治国经验,指出“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告诫人们应按“道”的原理行事,否则必遭凶祸和失败。

此书虽行文简朴,语言锤炼,但却字字珠玑,句句金玉,尽萃珍宝,精妙绝伦,对人性把握精准,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处世谋略见解独到,渗透着古代圣贤天人同源、天人一贯、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贯串着古人对整个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思考,也蕴涵着极大的智慧,是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生活策略的集大成,是一种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因为历经年代久远,《素书》有很多的版本。比如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佰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

主要内容

《素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包含很广。有作者本人的人生观,认为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重要的处世哲学。明确地告诉读者,要想建立绝代之功,先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这样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一定可以极人臣之位。

作者还阐明了用人原则,他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这些用人之道,都是领导阶级应该掌握的。作者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依据这三个标准来判断人才可不可用。

在个人修养方面,作者说明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不但包含儒家思想,还阐述了道家思想的含义,可谓兼容并蓄。

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治国安邦的见解,比如“短莫短于苟得”、“后令缪前者毁”、“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这些对于君王治理国家,以及人们参与政治都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还阐述了处世为人的道理,“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对人们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给出的见解言辞恳切。

大致目录

张商英序

原始章第一

正道章第二

求人之志章第三

本德宗道章第四

遵义章第五

安礼章第六

作者信息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末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张商英(1043~1121年),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代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素书》自传世以来,张商英是最早对其进行注解的。张注释解精当,历来为后人所重视。

刊印信息

版别:明万历五年刊本。

行款版式: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单栏单边,白口双黑鱼尾,版边上镌版名,中携书名,下携叶次。

收藏来源: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藏本。

本资源为原版PDF扫描文件,总页数:96页,大小:38M。

版权声明

•本站分享的所有国学典籍均来源于世界各个图书馆或机构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属参照伯尔尼公约标准。本站不会在已发布书籍资源上声明新的版权,也不会在资源文件中添加水印或进行文件加密。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原貌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方便阅读与分享,我们会根据不同文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重新编辑整理。

•国学典籍分享旨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微薄之力,本站不会收取任何下载费用。

•在免费和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欢迎转载、分享与传播。

下载地址

密码保护的内容,请输入密码查看
由于某些政策原因,此部分内容不能公开显示。请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yzgjgx”关注[溢泽古今国学]官方公众号,并回复关键字“黄石公素书”,获取密码。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