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周易函书》正编收入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周易函书约注》十八卷、《周易函书别集》十六卷。以乾隆六十年葆璞堂修补本(简称堂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为参校本。附编收入胡煦《卜法详考》四卷、《葆璞堂诗集》四卷、《葆璞堂文集》四卷、《澹宁三接始末》一卷、《乾清官召对始末》一卷,胡煦主要著述已集于此书。《卜法详考》以乾隆三十七年葆璞堂刻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点校。
胡煦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家,他继承了孙奇逢一派的思想体系,不仅兼综汉宋,而且折衷程朱陆王,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均有所批评,又有所继承,有很多独到的创见。由于乾嘉学风的转变,以及胡煦学术上的理学渊源,更由于他对朱熹易学的激烈批评,使得胡煦的思想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易学著作《周易函书》体例庞大,思想精深,是清代不可多得的一部易学名著,并被收入《四库全书》中。
作者信息
胡煦 (1653~1736),字沧晓,号紫弦,光山县南向店老虎山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善写文章,常潜心钻研《周易》、颇有真知灼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举,五十一年(1712年)中进士。因博学多才,屡被皇上召见,夸其为”真苦心读书人也”,提升为南书房检讨官,五十五年(1716年)擢升为鸿胪寺卿。雍正元年(1723年)授内阁学士,五年(1727年)授兵部侍郎,调至户部充任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次年协理左副都御史摄刑部右侍郎。八年(1730年)任《明史》总裁之一,入直尚书房,为兵部侍郎知贡举。九年(1731年)转礼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因人参奏其抚异姓子为嗣,不当冒官眷中选被解职,返故里乡居.乾隆元年(1736年)复原职,荫封其子人国子监读书。
《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永瑢、纪昀等编纂。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 360 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 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以四季的颜色装订)。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 3462 种图书,共计 79338 卷,36000 余册,约八亿。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众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传教士参与撰述的著作,包括从西洋传入中国的数学、天文、仪器及机械等方面的著作。
清乾隆帝命人手抄了七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南三阁”。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 200 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刊印信息
版别:清乾隆时期文澜阁抄本(共十六卷,缺十五、十六卷)。
行款版式:包背装,框约 20.8 x 13.9 厘米, 8 行 21 字,注文双行小字,朱丝栏,白口,单红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题:欽定四庫全書, 中书书名,下记页数。
铃印信息:古稀天子之寶、乾隆御覽之寶、賜書德清徐氏珍藏。
收藏来源: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藏本。
本资源为原版PDF扫描文件,总页数:516页,文件大小:118M。
版权声明
•本站分享的所有国学典籍均来源于世界各个图书馆或机构的公开内容,版权归属参照伯尔尼公约标准。本站不会在已发布书籍资源上声明新的版权,也不会在资源文件中添加水印或进行文件加密。
•在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原貌和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更加方便阅读与分享,我们会根据不同文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重新编辑整理。
•国学典籍分享旨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微薄之力,本站不会收取任何下载费用。
•在免费和尊重原著的前提下,欢迎转载、分享与传播。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