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易经》中的哲理

《易经》为什么是哲学著作

《易经》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山之作,也是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学著作,正如欧洲哲学权威荣格所说:“谈到世界的唯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易经入门:《易经》中的哲理 21

 

《系辞》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经》本用于卜筮,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来预测吉凶。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们把蕴藏在卜筮之中的哲理提炼出来,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之间关系的哲理书。自此开始,《易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成为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被历代学者推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中包含的哲理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是以朴素的自然辩证法为支点,从宇宙观、世界观的高度,来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易经》中的哲理,尤其是它的辩证法思想,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枢纽和总纲领,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生生之谓易:《易经》的唯物性

易经入门:《易经》中的哲理 23

 

《易经》的宇宙观是唯物的,《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 的观点,被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同时代的西方哲学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反之,东方的《易经》却认为,世界不是由一个万能的“主宰者”来创造的,而是万事万物连续不断、时刻不停的变化,使得自身不断更新的结果,这种变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就是“生生”。

宇宙从混沌未分的“无极”而来,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分阴阳两仪,再由阴阳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这四象,四象分化而为八卦,八经卦代表着世界的八种基本属性,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来概括。《说卦》认为,“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六十四卦并不代表事物演化过程的终结。“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象征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作为一个“节点”,以它为开始将展开另一次全新的演变。

阴阳:矛盾对立统一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如出一辙。与后者不同的是,在《易经》的庞杂体系之中,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演化得极其复杂,万物的变化规律都在阴阳的范围内。

易经入门:《易经》中的哲理 25

 

《易经》认为,整个世界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易经》的卦象就建立在阴阳变化的基础上:阴阳符号按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为八卦,八卦的构成与排列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而组合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有错、综、复、杂的变化,可以演化至无穷。但不管卦象如何演变,阴阳爻都是组成卦象的最基本元素,所以说阴阳是《易经》的核心。

经除了卦象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作为万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具体的事物赋予了阴阳的含义。从自然现象上看,《易经》以天为阳,以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易经》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的对立关系,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的统一性,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天人合一:事物普遍联系

古人将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和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之精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是大小“两个宇宙”之间的固有联系和内在统一。

易经入门:《易经》中的哲理 27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分别代表天和地,万物“统”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但它毕竟是“顺承天”的。天为父,是生命之源;地为母,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在天地间,与它们不可割离。尽管人受天地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员,但人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超越万物的感情和理智,这种灵性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天地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在从中汲取能量的同时,就要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

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是哪种规律顺应另一种规律,而是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的本质是“映射”,而不是“决定”。所以,“命属天定”和“人定胜天”这两种观念都有局限性,将天与人平等、辩证地结合才符合“自然大道”。也正是因为天道与人道的“映射”关系,我们才可以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来预测人类社会中的事情。如:衍生于《易经》的星象学认为,天空中某颗星星的明暗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中的某些事物也会发生变化。不是星星的变化决定人的变化,也不是人的变化决定星星的变化,而是两者受一种统一的规律支配,同时变化。

《易经》描绘的这种“映射”的规律把整个宇宙都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思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理解了这个道理,便能运用整体、辩证、全息和系统的方法,去指导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把事物割裂、孤立及片面化。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