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是不详之日

端午节的由来

为什么端午节是不详之日 21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载:“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和中原传统习俗,易经术数中也将端午节视为不祥之日。

为什么端午节是不详之日

为什么端午节是不详之日 23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从此处记载看出,端午节是一个挂艾草、菖蒲消除疾病瘟疫、驱邪避祸的日子。五月初五这一天,阳气极盛,达到一定的极点,阴气开始滋生。而阴气,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与病、邪相关。所以,五月初五历来都被古时候人们视作不祥之日。

据说在端午节这天会有邪佞出现,“五毒”并生,容易导致瘟疫纵横,邪魔逞凶,在传说里人们深受其害,所以恨之入骨,便将这月称为“恶月”,此日当作“恶日”。而关于此日的危害在《风俗通义》里也得到了相应的记载,书中说到端午这天出生的孩子,是恶魔的化身,男孩会伤害父亲,女孩则会害母亲,这天出生的小孩与父母家庭相克,极为不祥。东汉王充《论衡》记载:“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根据地气运行规律,五月,乃阳气居极盛之位,有极盛转衰的意味。同时,五月也是一阴之生的始端,也就是说,这个月阳气与阴气皆处于两个极端。

古人“以阳为德,为明,主生;以阴为刑,为匿,主死”;阳气盛极转衰,阴气弱极转生,对于万事万物讲究平衡、中庸的古人来说,自会倍加注意这个时间。加之,古代先民由生活经验总结出,端午时节,气候酷热,外燥内湿,极易生病;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蚊蝇猖獗,污染环境,蛇疫鼠疫也易流行。

故此,在古人心目中,实际上是将端午这个日子,视为“毒日、恶日”,严重犯忌的日子,因此形成了诸如“避五毒”、“躲端午”等祭祀习俗。

端午节传统习俗

为什么端午节是不详之日 25

 

大部分端午传统民间习俗,均有避免灾邪的寓意:

避五毒

农历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躲端午

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挂天师符和钟馗像

门上悬挂天师符和钟馗像,用于驱散屋宅的邪气和煞气。

挂艾草与菖蒲

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可用于制艾绒灸穴治病;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功效。申时前在门口挂艾草或菖蒲可以驱病、防蚊、辟邪。

吃五毒饼

五毒饼就是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人们把象征着“五毒”之物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也能防止小人捣鬼。

洗草药水

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涂雄黄

如果家中有小孩,则需要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扔灾

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带来好运。

佩戴悬挂长命缕

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上,或戴脖颈,或系手臂,或挂于小孩摇篮等处,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为什么端午节是不详之日 27

 

健人(豆娘)

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饰物,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装饰,馈赠亲友,可以带来好运。

摆放艾虎

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摆放在屋宅中,或随身携带于包中,能够驱鬼魅辟恶邪。

戴香囊

端午节佩带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效。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也可以将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等制作成香囊。

焚烧艾蒿

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和邪气。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挂镜驱邪

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现在多在门前挂镜驱邪。

挂桃印门饰

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

贴午时联

在端午时贴“午时联”:“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能够趋吉避邪。

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辟邪的神力。

浸龙舟水

端午前后的强降水,人们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发表评论

用户注册

注册

用户登录

登录